目前分類:家族故事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幾個女人

                                             (◎尤秋玲     84.4/台灣時報)

 

女人從懂事開始,就被分攤到一些時代包袱,這種負荷隨著生活型態的變遷而有不同的面貌,但重量不曾稍減,只是不能相互比較。

  有幾個「女人」的影像近來不時地來輕扣我記憶的門,他們讓我驚訝到情感在時空被覆下強大的蘊含力,這些在當時視線中平凡淺淡的女人,多年後不用淘洗就在腦海中清晰的浮現,如銅鑄般堅實,黃澄澄地印有一抹沉靜的霉綠。

 

她穿長褶裙,她,裹小腳。

民國五十幾年時的台灣鄉下,外牆抹白石灰的竹篾房還十分普遍,祖母住的三合院就屬這種結構。屋內的地板和屋外的稻埕一樣全是踩硬了的泥土,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隆起的土塊邊上泛著一層滑亮的光。

  正廳對面的那一排房舍,有一間是柴房,堆滿了紮捆成束的乾木麻黃,另一間光線更為幽暗的房間則住了一位老婦。

  老婦並不是我們家的親戚,但似乎已在這裡住了很久。什麼故事使得她晚年一人獨居?我並不清楚,但是她的模樣我還記得。夏天時她總是穿著一件白色麻紗短掛,衣襟上扣著一排同色盤花扣,短掛下面則永遠是一襲黑布長褶裙,裙下露出的腳,綁過的。

  她屋內的陳設十分簡單,一進門是一口小灶和一個水缸,再往裏面靠窗的牆角擺著一張竹製的飯桌。這張飯桌十分有趣,桌面下還有一個隔層,隔層正面有一個可以開關的小門。當時我的身高恰好搆的到這個小竹門,遂經常將它當玩具般地開開關關。這個隔層裏放的是家常用的碗盤,老婦有時也會將吃剩的的菜擺進來,所以我在開啟小竹門時經常會聞到醃蔭瓜的鹹味或是看到一碗墨黑的豆鼓。

  在她屋裏最吸引我的除了這飯桌的小門外,就屬那張黑色大眠床。現在回想起來才發覺這張考究的大床與她屋內其它簡陋的傢俱擺在一起顯得多麼不協調。眠床除了正面之外,其餘三面都由刻紋細緻的床柱撐起,相互接榫的木格還間或鑲嵌著雲紋大理石,靠內牆的那一排抽屜面上有貝殼鈿成的喜鵲與臘梅圖案。帳子雖然已相當陳舊,但是床柱兩側那對銅帳鉤依然醒目。

  飯桌的小竹門對我的同心有著好奇的吸引力,但是我卻不曾﹝不敢﹞爬到老婦這張美麗眠床上去玩鬧。過分美麗的東西總是讓人不敢親近,尤其是老了的美麗,更令人心生畏懼。

  對於當時年幼的我來說,她代表的就是老。衰朽的不僅是軀體,還有環繞在她四週那揮之不去濃濃的遲滯氣氛。我經常在玩耍時經過她的房門口,總是見她靜默地坐在床沿,右手輕輕地摩娑著她的竹杖頭。天氣好的時候,些許陽光從窗櫺中滲透進來,照撫著她側著的半邊臉龐,額頭的細髮有些許蒼白的零亂…,整個畫面像照片一樣安靜,而且是泛了黃的黑白舊照片。

  我所見過裹小腳的女人除了這老婦人之外,還有一位我更為熟悉與親近的,那就是我的外曾祖母。

文章標籤

尤秋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342814_1735618266480169_9001892504142157035_n.jpg

17352179_10212573700677963_1308484968026301229_n.jpg

20170318_115232.jpg

2017年 3月18日

        外公丁玉書生前有『鹿港活字典』美譽,今年是老人家仙逝10周年,鹿江文藝基金會特邀請大舅丁志達(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回鄉講述外公生平,帶領會場百餘名聽眾,一起進入這位頑石老人一生傳奇。

今天適逢盛會,除了正在國外旅遊的二舅志申未出席外,大姨少華、二姨少智與母親少順與大舅志達,手足難得聚會見面,也留下珍貴畫面。

        外公生前治學與為人嚴謹,史料珍藏詳實,記憶力過人,許多文史工作者都從他老人家身上獲得寶貴一手資料與故事,大舅學歷史出身,承襲外公作風與身教,因此保留下來許多珍貴照片與整理註解,我也才得以在資料中看到母親的生日與結婚日期等家族歷史。

        斯人已遠,典型在夙昔,人格者在離開十年後,依舊吸引百餘人來聆聽他的故事,誠如大舅所言,『道德』是永不墮落的原則!

 

2017年4月1日

        著書演講工作繁忙的大舅丁志達與剛剛環遊世界3個半月回國的小舅丁志申,連袂清明返鄉掃墓,蒞臨知文堂,與母親姊弟三人難得聚首閒聊往事。
3月中旬大舅應鹿江文藝基金會邀請回鄉演講,講述外公丁玉書一生傳奇,獲得熱烈回響。當日下午我回到知文堂就接到台下聽眾電話,希望能購買外公口述二位舅舅整理所著『勿忘草』一書。因為我手邊只有一本(小舅後來告訴我,我手上這本是第一版,也就是外公十年前過世後所印,家族自己收藏之用)因此無法也不便提供。但是有心想了解的人還是不少,國立彰化高中校友會副總幹事楊賜來先生在聽完大舅演講之後,主動聯繫二位舅舅,同時『楸團』要購買大舅所著『古厝斜陽憶鹿港』與外公丁玉書所著『勿忘草』二本書。二位舅舅本著歷史傳承之心,滿足有心之士的需求。也為有心了解鹿港近代歷史與丁家故事的朋友提供第一手珍貴資料與照片。
一個家族的歷史,往往不只是一個家族,而是整個時代的縮影,鹿港丁家正是如此。二位舅舅至今還在書寫,我從小就很喜歡聽故事,期待- ---

1060401大舅二舅與母親在知文堂.jpg

DSCN9119.JPG

文章標籤

尤秋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